尿液结晶检测与临床本期「有论有据」观点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 关键词:35 μm(微米) 内容摘要:尿液结晶是形成肾结石的基础,当尿液结晶颗粒≥35 μm(1μm =1/1000毫米) 时很容易形成结石。 21%糖尿病患者会形成结石,这是因为当新鲜尿液中草酸盐伴红细胞存在时,容易导致结晶颗粒聚集,极易形成结石。 20% 痛风患者也会进一步形成结石,痛风患者尿酸排出增多会阻塞肾小管及输尿管引起尿酸结晶沉积及肾间质病变。 尿液结晶是尿液中复杂多样的颗粒成分。尿液草酸盐过度饱和,是尿结晶颗粒集聚的重要原因,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很多食物都含有草酸,限制饮食中的草酸盐摄取,很有必要。 由此可见,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尿液中出现尿液结晶时都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防治肾结石。 参考文献:顾可梁. 尿液结晶检验与临床[J].临床检验杂志,2013,(31)2:81-82. —文献展示—
文章分类:
论文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