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过饱和及晶体抑制因子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晶体抑制因子

内容摘要:


尿液过饱和——结石起因

结石的形成首先是尿液的草酸钙呈过饱和状态, 然后出现草酸钙的自然沉淀。当沉淀的草酸钙晶体达到一定的大小程度时。沉积在尿路的狭窄处, 形成结石的核心。一般来说, 结石的形成可能经历尿液过饱和、成核、晶体生长和聚结等一系列物理化学的过程。其中, 有核形成阶段要求尿液草酸钙处在比结晶生长和聚结程度更高的过饱和水平。

缺乏尿液的晶体抑制因子——催化剂

尿石患者和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 缺乏抑制因子) 的尿液草酸钙增长异常增高。正常人则没有此现象, 伴有特发性高钙尿症的非结石者的结果与正常人相似。可见, 只要体内不存在着晶体抑制因子的缺乏或抑制活性的降低, 不但正常尿钙者不会发生结石, 而且, 即使尿钙高于正常的数倍( 甚至高达1 克/ 天)也不会发生尿路结石, 相反, 如果缺乏晶体抑制因子, 非但高钙尿症可以导致结石的发生, 而且, 尿钙正常者也避免不了尿路结石的罹患。由于正常人与结石患者的尿液亚稳定过饱和的状态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可以断定, 在结石形成的过程中, 除了尿液过饱和外, 缺乏晶体抑制因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晶体抑制因子将改善尿液,预防结石

在临床上, 已有不少应用尿液晶体抑制剂能成功地降低结石复发率的报告。由于早上和深夜是尿液晶体抑制因子活性较低的时期。因此有针对性地设法提高该段时期的尿液晶体抑制活性, 对于预防结石的发生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邓耀良.   尿路结石的病因和机理一一尿液的过饱和及晶体抑制因子的研究概况[J].广西医学,1988,(10)6:349-350.



—文献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400-900-9206